成功大學大紐約區校友會(www.ckuaagny.org)
電子郵件  ž 
FAQ 常見問答集  ž 
登入  ž 
回首頁

成功大學
成功大學校友全球網站
北美洲成大校友聯合會暨基金會
大紐約區校友會Facebook
大紐約區校友會Facebook 粉絲專頁


校友園地
Wednesday, September 18, 2024 
校友園地 2005
2005
黃怡妙:牛奶 心圖 新故鄉

牛奶 心圖 新故鄉

黃怡妙 ( 1996 外文,現任台灣會館執行長 )

原文刊於紐約台灣會館 2005十二月會刊
 

去年二月底從加州洛杉磯搬來紐約時,我的好朋友郭慈安小姐,送我一個墜子作紀念,上面寫著 “To grow where you are planted” ( 於你所在的地方成長 )。短短幾個字讓我有很深的感觸。

1998年來美國唸書,接著因工作而留在美國,輾轉住過華府、舊金山、洛杉磯和紐約幾個城市,往返台灣和美國的時候,總是說「要回台灣了」,卻同時也說「要回美國了」。理論上「回」,表示要回到當初離開、所生活與歸屬的地方,我卻是也回台灣,也回美國。到底家是在海洋的哪一邊,這幾年變得不再那麼地絕對。雖然在心理上,因為所有的家人都在台灣,所以仍然覺得回台灣才是真正的「回家」,想家的同時,漸漸我卻也看到在美國所居住的這幾個城市,如何提供了我獨特的生活經歷,讓我在所居住的地方生根、成長。

牛奶社區

這幾年因為在台美人社區中工作的關係,community、社區、社群,這幾個字對我而言,比較是指抽象的、情感上的歸屬和連結,而不是實體和距離上的,同住在方圓幾里內我們屬於同一社區的解釋。不過十一月參加台灣僑委會所舉辦的台語教師研習課程,田野活動的所見所聞,讓我覺得不該再和過去一樣,對所生活的當地社區生態,那樣地不知不覺。

我想有很多人和我一樣,有聽說過台南柳營,但不知道它是台灣最大的乳牛養殖區,所生產的牛奶佔全台百分之六十以上 (是的,這裡的牛比人還多) 。近年來台灣積極推動社區總體營造,結合社區特色、特產和觀光,帶動社區產業和經濟發展。所走訪的八翁社區,便是以酪農業為主,到處可見代表該社區的乳牛標誌,電線桿也搖身一變成為黑白花紋的乳牛。

在地人看出我們是觀光客,會開心地問「恁甘是欲來食(cha) 牛奶火鍋?」,親切中流露出對所居住地的認同,那種歸屬感所特有的驕傲。牛奶火鍋、牛奶糖、鮮奶酪、鮮奶饅頭和牛奶米麻糬,所帶來的經濟價值,讓當地人民有能力翻修許多荒廢,甚至推放垃圾已久的空地,化身為一個個花園和涼亭。打造出的不僅是社區經濟的再提升,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質,更重要的是帶出當地人民身為八翁社區居民的認同和驕傲。

用心圖找尋新故鄉

居住在社區內二、三十年的在地人,對於當地所特有之生命與共的認同,這樣獨特的情感要如何讓社區新居民也能分享和體會? 台灣文化總會所出版的「新活水」雙月刊雜誌,七月份的創刊號中以「描繪在地情感的心靈地圖」為題,敘述台灣暨南大學的師生如何走入埔里市街,走近當地的居民,「與地方結合,甚至落地生根」。

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,埔里當地的最高學府暨南大學因教室嚴重破壞而被迫停課,校長毅然決定全校師生北上繼續上課。這一出走,也走出了暨大和埔里居民間無形的鴻溝,顯然生活於埔里的師生仍將是過客與外鄉人,不是患難與共的住民。

這道裂痕,卻在四、五年後經由一張名為「星星之屋」的地圖悄悄補起。在暨大教授國文的陳旻志老師,跳脫舊式的教學法,鼓勵學生「採用地圖式的思考方法,在以田野調查製作地圖的時候 …用文學想像的筆法,來介紹地圖上標示的觀光點、生態點以及各種族群交融的軌跡」,這就是所謂的「心圖」。

「星星之屋」原本是埔里原住民和漢人的交流歷史所曾有的名字,現在是暨大新生的入學禮物,透過地圖來認識埔里的地理環境和人文風貌,走入社區,也走出社區居民一份子的認同和情感。

To grow where you are planted --- 在所居住的地方生根、成長。我想每個人,以及每個不同世代的台美族群,對社區的認同和對家的定義,都有其獨特的心路歷程。期許自己和讀者,無論對社區、對家的情感是在沉澱中、在顛覆中、或是在重新詮釋中,在年終時刻都能找到專屬的心圖,看到家和新故鄉。

關於我們 | 最新公告 | 校友會活動看板 | 校友會活動照片 | 校友會動態 | 校友動態 | 校友園地 | 校友互動社群 |
母校動態 | 就業機會 | 贊助校友及廠商 | 網站連結 | 會員專區 | 網站導覽